讓人看不懂,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尾標不標排量了?

西門町拓海 2022/11/26 檢舉 我要評論

今天朋友在車上問了我一個問題,「這個380TSI是高配車型還是低配車型?那邊上的2.0T呢?怎麼數字差了這麼多?」這時候我才反應過來,那是一台新款大眾和一台老款奧迪。不由得想到了一個問題,老車似乎都喜歡將排量的大小作為銘牌放在車尾當做尾標,而現如今不少車企都有上了自家的尾標。不能說是百花齊放吧,只能說是各不相同。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各家車企對于尾標都是怎麼定義的。

第一種就是寶馬和奔馳為代表的復合式尾標。用車系、發動機排量(或者發動機版本號)、軸距類型、發動機類型的縮寫來組合成尾標。舉個例子,寶馬5系中的525Li,其中第一位數字「5」代表著就是車系列是5系;「25」代表的則是發動機的功率等級;「L」代表著是長軸距版本的車型,如果沒有的話那就是標軸車型;最后一位「i」代表著這是一款燃油車型,如果是插電混動車型。奔馳的尾標和寶馬的尾標組合邏輯基本一致,只是在某些車型上還多了一個「4MATIC」的尾標,證明這款車型搭載了奔馳自家的四驅系統。

BBA三家中,寶馬和奔馳都采用了類似的組合式尾標標注邏輯,而奧迪的邏輯就更有意思了一些。就以奧迪A4L的尾標為例,「A4L 45 TFSI」中的「45」指的是動力級別,這個數字的由來就比較復雜了。時速從0-100km/h的平均加速度與G值的百分比再乘上100后取值。這一套算下來,就感覺這個尾標就代表著性能了。最后的「TFSI」代表的則是發動機采用的技術。

如果覺得奧迪尾標方式復雜的話,那還有極為簡單粗暴的,就好比大眾的車型,直接用發動機的扭矩值來作為尾標,就比如380TSI、530 V6等等。除了發動機扭矩值的標定,在尾標上還有一個「TSI」或者「V6」代表的則是發動機技術,這一點上和同為大眾集團的奧迪還是很相似的。除了大眾之外,本田的車型也喜歡在尾標上采用扭矩值的標注方式,就比如前段時間剛剛曝光了換代之后外觀的雅閣,燃油版車型根據扭矩分為220N·m和260N·m兩種,在尾標相應的也就是220Turbo和260Turbo。

除了這些以直觀的數據作為尾標的車型以外,還有一種尾標標注的方式,就是將自家的看家本領做成銘牌放在車尾。就比如豐田的在某些車型上會有「D-4ST」、「D-4T」的尾標,其實「D-4S」、「D-4」是豐田引以為傲的缸內直噴四沖程技術,這項同時擁有缸內直噴+進氣道噴射雙噴嘴的D-4S缸內直噴系統是目前最有效解決進氣門積碳問題的車型。

尾標作為能夠展現自身產品價值的一種方式,每一家車企在于尾標上都有著不同的理解。有的標注了自家的優勢技術,有的則是直接標注的扭矩體現車輛的動力。給你一個尾標,你能認出來是什麼品牌的車型嗎?

用戶評論